新医改中县医院能力建设思路--第一部分 国家政策背景及要求


1  国家政策背景及要求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实践,是建设现代国家、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是贯穿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综合改革。“十二五”时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攻坚阶段,也是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关键时期。

1.1   “十二五”规划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为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明确提出了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四梁八柱构架,信息系统建设第一次成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唯一的技术支撑。
     自20094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实施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完善政策、健全制度、加大投入,统筹推进五项重点改革,取得了明显进展和初步成效,实现了阶段性目标。覆盖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2200多所县级医院和3.3万多个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得到改造完善,中医药服务能力逐步增强,全科医生制度建设开始启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10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面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实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积极推进,围绕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以下简称“四个分开”)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便民惠民措施全面推开,多元办医稳步推进。各级政府对医药卫生工作的认识和执行力明显提高,实践经验和做法不断丰富,支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社会氛围正在形成。
     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普及,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取得突破,明显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在国家《“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国发〔201211号)中,指出总体要求为: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核心理念,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以维护和增进全体人民健康为宗旨,以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为核心,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循序推进,进一步深化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以及监管体制等领域综合改革,着力在全民基本医保建设、基本药物制度巩固完善和公立医院改革方面取得重点突破,增强全民基本医保的基础性作用,强化医疗服务的公益性,优化卫生资源配置,重构药品生产流通秩序,提高医药卫生体制的运行效率,加快形成人民群众“病有所医”的制度保障,不断提高全体人民健康水平,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方案》中还明确提出了县级医院建设的一系列要求和措施: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质,按照“四个分开”的要求,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以县级医院为重点,统筹推进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药品供应、价格机制等方面的综合改革,由局部试点转向全面推进,大力开展便民惠民服务,逐步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

1.2   公立医院改革

     为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卫生部专门发布了《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卫医管发〔201020号)。要求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公立医院运行效率,努力让群众看好病。按照适度规模、优化结构、合理布局、提高质量、持续发展的要求,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统筹配置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医疗资源,促进公立医院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切实缓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2010年开始推进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机制、改革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加强公立医院管理、改革公立医院监管机制、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加快推进多元化办医格局等九个方面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加强对试点城市的调研督导,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加强信息交流和指导培训,适时开展评估工作。不断总结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经验,完善公立医院改革总体思路和主要政策措施,在全国逐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在国家《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国办发〔201233号)中提出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遵循上下联动、内增活力、外加推力的原则,围绕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的改革要求,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以改革补偿机制和落实医院自主经营管理权为切入点,统筹推进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价格机制、医保支付制度、采购机制、监管机制等综合改革,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县级医院运行机制。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加强以人才、技术、重点专科为核心的能力建设,统筹县域医疗卫生体系发展,力争使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1.3   医院全程电子病历及电子病历评级

     根据国家卫生部办公厅于200912月份发布的《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电子病历被定义为医疗机构对门诊、住院患者(或保健对象)临床诊疗和指导干预的、数字化的医疗服务工作记录。是居民个人在医疗机构历次就诊过程中产生和被记录的完整、详细的临床信息资源。而不仅仅限于目前的临床电子文书内容。
     电子病历贯穿整个医疗过程,完整集中地记录了各种医疗服务者下达的医疗指令及执行结果,并被诊疗过程的各个环节使用,具有高度的共享性,是医院信息系统的核心。
     《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的制订为临床信息系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基于电子病历的临床信息系统与传统局限于某个特定职能科室或特定专业领域的临床信息系统不同,它是贯穿完整诊疗过程的一系列临床信息系统的有机整体或综合性系统。系统以促进临床质量的持续改进为目标,分别以病人为中心提出业务需求,以电子病历为核心提出数据需求,以临床医师诊疗为基础提出功能需求。
      为保证我国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顺利开展,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评估和持续改进体系,卫生部在2011年制定了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和标准。
     根据电子病历的功能状态、适用范围及基础环境,根据医疗工作流程中的9个角色,37个评价项目,将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为8级。
     根据卫生部县级医院能力建设方案,县级医院的电子病历应用水平需要达到中级水平,即4级或者5级水平,实现全院电子医嘱、费用管理;在此基础上建设一体化医院信息平台,实现全院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数据整合和信息共享。

1.4   医院等级评审

     随着2011年新一轮医院等级评审工作的启动,对县级医院通过医院功能任务、医院服务、患者安全目标、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护理管理与质量持续改进、医院管理等六个方面共321条标准进行评审,通过35条监测指标对二级综合医院的日常运行、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的监测与评审后的追踪评价,对县级医院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且医院等级评审将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尽享开展,医院每三年需要重新参加省级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等级评审复审工作,以促进医院管理的持续改进。

1.5   医疗服务与卫生健康一体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进一步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县级医院作为县域内的医疗卫生中心,主要为县域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包括运用适宜医疗技术和药物,开展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危急重症病人救治,重大疑难疾病接治转诊;推广应用适宜医疗技术,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提供培训和技术指导;承担部分公共卫生服务,以及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等工作。
     县医院是我国省、市、县城市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的基础,又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的龙头,是与广大农村地区群众关系最为密切的公立医院,在我国医疗服务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县医院需要充分发挥医疗服务、卫生健康的双重定位,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帮扶指导和人员培训,探索建立县级医院向乡镇卫生院轮换派驻院长和骨干医师制度,通过开展纵向技术合作、人才流动、管理支持等多种形式,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体效率,形成优质医疗资源流动的长效机制,使一般常见病、慢性病、康复等患者下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模式。支持县级医院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医务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和定期轮训。县级医院要与城市三级医院开展危重病例远程会诊、重大疑难病例转诊等工作。


     由以上各项政策可以看出,县级医院能力建设在新医改中具有突出位置。县级医院是县域内的医疗卫生中心和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龙头,并与城市大医院分工协作。县级医院服务能力不强、质量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小病也到大医院看,使城市三级医院人满为患,从而加重了看病难、看病贵。提高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建立县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城市三级医院长期稳定的分工协作机制,是联结新医改各项重点的重要纽带。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新医改的决策部署,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县级医院运行机制,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使新医改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EOF–
by ShawnShi
转载须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版权声明.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对信息化需求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的归纳、分析,总结出县级医院信息化发展的几个重点方向:未来3-5年内,县级医院临床信息系统系统建设仍将是核心,同时临床路径、病种管理、医疗质量管理相关系统也将成为建设的重点,而运营管理、远程医疗相关系统将会成为部分信息化程度好的县级医院进一步提升医院能力建设的选择;另外,在区域医疗协同、医疗卫生业务监督管理的需求下,信息标准化(数据、技术)、县级区域平台(或县乡村一体化)系统也将是县级医院信息化建设领域的热点。

县级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解决县域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方面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根据国务院《“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要求,“十二五”期间将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2012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要求在全国选择300个左右的县()进行改革试点,为2015年实现县级医院阶段性改革目标打好基础。在新医改背景下,要把县级医院改革放在突出位置,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重点任务全面推进,遵循“环境制约、路径依赖”的特点,探索与医改总体目标和要求相符合、与县级医院特点相适应的改革路径。

一、       政策摘要

1、             明确了县级医院的定位:县级医院是县域内的医疗卫生中心和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龙头,主要为县域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县级医院运行机制。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加强以人才、技术、重点专科为核心的能力建设,统筹县域医疗卫生体系发展,力争使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2、             建立医疗分工协作机制:建立县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城市三级医院长期稳定的分工协作机制。县级医院要发挥县域医疗中心和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龙头作用,通过开展纵向技术合作、人才流动、管理支持等多种形式,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体效率,形成优质医疗资源流动的长效机制。县级医院要与城市三级医院开展危重病例远程会诊、重大疑难病例转诊等工作。
3、             改革补偿机制: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将试点县级医院补偿由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提高诊疗费、手术费、护理费收费标准,体现医疗技术服务合理成本和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落实医保基金收支预算管理,建立医保对统筹区域内医疗费用增长的控制机制,推行总额预付、按病种、按人头、按服务单元等付费方式,加强总额控制。坚持质量优先、价格合理的原则,建立药品(含高值医用耗材)量价挂钩、招采合一的集中招标采购机制。
4、     改革人事分配制度: 创新编制和岗位管理;深化用人机制改革;完善医院内部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加强人员绩效考核,健全以服务质量、数量和患者满意度为核心的内部分配机制,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同工同酬,体现医务人员技术服务价值。收入分配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作出突出贡献等人员倾斜,适当拉开差距。
5、     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优化内部运行管理;完善绩效考核。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合理界定政府和公立医院在资产、人事、财务等方面的责权关系,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工、相互制衡的权力运行机制,落实县级医院独立法人地位和自主经营管理权。鼓励探索建立医疗和行政相互分工协作的运行管理机制。建立以成本和质量控制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建立以公益性质和运行效率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
6、     提升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合理确定县域内医院的数量、布局、功能、规模和标准;提高技术服务水平,支持县级医院重点专科建设; 按照统一标准,建设以电子病历和医院管理为重点的县级医院信息系统,与医疗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衔接,逐步实现互联互通。发展面向农村基层及边远地区的远程诊疗系统,逐步实现远程会诊、远程(病理)诊断和远程教育等;提高县域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开展便民惠民服务.
7、     完善监管机制:加强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质量、安全、行为等的监管,开展县级医院医药费用增长情况监测与管理。建立以安全质量为核心的专业化医院评审体系;依托省级或地(市)级医疗质量控制评价中心,建立健全县级医院医疗质量安全控制评价体系。

二、       对医疗信息化带来的需求及机遇

本次的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意见中,包含了对各个业务域的信息化需求。随着政府将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作为突破口,县级医院及基层医疗信息化建设将成为HIT领域的热点,如何紧跟医改政策、满足用户业务发展需求,通过差异化的产品在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将是需要我们重点考虑的问题。
由于目前县级医院的信息化程度整体比较低,在政策要求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的目标下,会对县级医院(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信息化建设带来极大的需求,同时在中西部区域县乡村一体化系统将会是一个近期的发展重点。以下需要我们近期重点关注的几个方面:
1、     医院本身的信息化建设:建设以电子病历和医院管理为重点的县级医院信息系统,功能涵盖电子病历、临床路径、诊疗规范、绩效考核及综合业务管理等内容,解决县级医院自身信息化建设问题,提高患者满意度。另外需要根据县级医院的本身特点及重点学科发展,在现有通用功能的基础上,重点解决中医临床信息化、重点专科信息化建设的问题。
2、     临床路径、病种管理:随着医保基金合理控制费用的作用逐步发挥,以及医疗规范化、医疗质量方面的进一步要求,会逐步加强临床诊疗过程的规范化,并会需要临床路径、病重管理方面的系统来医院做好这方面的管理工作。建议在此功能模块中,将国家公布的临床路径规范、病种管理的相关规范内置进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3、     绩效管理方面:随着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会对现有的绩效考核方式带来一定的变化,需要我们在县级医院运营管理的实施工程中,整理出县级医院绩效考核的通用模型,以便于制作出更契合用户需求的解决方案,实现项目的快速交付。
4、     医疗质量管理:本次医改,将充分发挥医保机构对医疗服务行为和费用的调控引导和监督制约作用,逐步将医保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的监管延伸到对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这将对医院现有的医疗质量管理模式带来极大的变化,将医疗质量、医疗行为的监控跟踪到医疗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这就需要根据医院质量管理指标、医保医疗服务指标等内容建立医院的质量管理、控制模型,并将该模型整合到HIS中去,将各控制点、信息采集点融合到整个医疗过程中,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实现医疗质量的管理、监控。
5、     信息标准化:随着区域检验中心、医保实施结算等方面的要求,对数据标准化、接口的标准化要求将越来越高,需要在满足用户使用习惯的技术上更好的满足信息标准化要求。
6、     远程医疗:县级医院作为区域内的医疗龙头,会通过远程医疗解决区域内的远程会诊、远程教育、远程病理等医疗需求;也会与省级 、市级医院通过远程医疗满足会诊、病理方面的需求,提高医疗可及性。
7、     区域平台(县乡村一体化):要去通过支付手段逐步形成分级就诊制度,通过上下联动形成双向转诊制度,这样会对县域内的医疗信息整合带来要求,很可能带来县乡村一体化系统建设的大量需求;对于已有区域平台的地市,将会需要将医院系统与区域平台集成,满足双向转诊的医疗需求;尚未建立区域平台的地市,可能会开始逐步建立区域平台。


由于县级医院信息化市场竞争激烈,但目前各厂商HIS系统功能却逐渐趋同,因此如何开发出差异化、具有特色的产品,更好的满足用户业务需求,将是我们在县级医院信息化市场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


凯歌信息启示录


摘要:9月份,凯歌信息突然将中国本地业务所有员工裁员。究竟是使发生了什么事情,导致凯歌信息撤销整个中国本地业务。同为国内HIT厂商的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取得持续的稳健发展,需要我们认真地思考该问题。

引言

20129月中,湖南省凯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将大约130多名员工从全国各实施现场召回到总部长沙,宣布公司撤销中国本地业务线,并要求在数天内与公司签订经济性裁员赔偿方案。
凯歌信息的主要业务有两大类,一是国际外包业务,主要为哈里斯提供国外医疗机构的信息化系统研发、交付服务;二是本地业务,主要为国内医疗机构进行产品本地化、实施服务。而此次裁员主要针对中国本地业务线,也就是该公司专门服务中国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市场的产品研发和实施服务团队。
而在此前几个月内,凯歌信息中国本地业务线的展台还在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以及中国卫生信息技术交流大会上出现,并在年初中标了岳阳市屈原区人民医院信息系统项目、湖南省人民医院临床路径系统项目。

现状和发展历程

凯歌信息是专注于医疗卫生信息行业的高科技软件企业,提供创新型的卫生信息共享平台及智能化高端临床应用解决方案和产品。公司的主要产品或解决方案包含医疗中间件平台、区域协同类应用、电子病历系统、临床路径系统、 抗菌药物管理系统、 县级医院管理信息系统、 基层卫生信息系统、新农合医保管理平台。
国内主要客户包括上海市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上海新华医院、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上海市卢湾区卫生局、上海市卫生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总医院(309医院)、湖南省劳动保障厅、武汉中南医院、中山市卫生局、深圳观澜医院等等。
美国凯尔飞公司(Carefx)是全球最大私人股权投资者凯雷集团所属公司之一,总部设在亚利桑那州凤凰城旁的斯科特斯戴尔市。
凯歌信息由湖南省在20084月招商引资进入长沙,是美国凯尔飞公司(Carefx)的全资子公司。凯歌信息在长沙设立了全球交付中心,同时在上海、北京、和深圳设立了一流的研发与客户服务中心,为中国和全球客户提供了优质的服务。Carefx副总裁张平担任凯歌信息董事长。
20114月,美国哈里斯(Harris)收购了美国凯尔飞(Carefx)及其子公司凯歌信息(Carefx China),凯歌信息被定位为哈里斯公司医疗事业部的全球研发中心。哈里斯是一家位列《财富》美国500强中第371名的跨国集团,主要从事无线通讯、航空航天与信息产业,服务于150多个国家的商业机构。公司年收入达60亿美元,同时有超过16,000名员工, Harris致力于开发世界上最出色和可靠的通信产品,系统和服务。

分析

根据目前披露的信息,导致凯歌信息决定关闭在中国的本地医疗业务线的最直接导火索是亏损严重。一方面在凯雷时代企业扩张较快,人员已经达到300多人,大部分为“海归”精英及国内一等学府的高级工程师与管理人才,其中硕士、博士、高级工程师占1/3以上,远远超过国内同等经营规模的HIT厂商;另一方面市场回报并没有达到预期,根据哈里斯公司2012财年报告来看,凯歌信息在2012年度的收入大约为140万美元(约1000万人民币),占哈里斯公司的收入不到0.1%,在国内医疗信息化行业也属于中小规模。
另外,在中国本地业务经营过程中,也存在不符合美国法律要求的行为。
凯歌信息中国本地业务线的工作偏重于区域平台、电子病历等医院高端应用方向。而区域信息平台是政府主导的市场,目前在业务管理思路、技术标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同时区域系统的价格也是严重偏低的;在凯歌最擅长的医院信息化方面,由于中西医疗模式、管理理念的差别,也没有取得竞争优势。在国内只在临床路径、合理路径、县级医院管理系统方面有少量的客户在使用;在此情况下,以凯歌信息公司的外企运营成本、人力成本,在此业务领域亏损也是必然的。
另外,哈里斯公司收购 凯歌信息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业务的整合已经完成。根据公司的发展战略、对中国医疗行业的发展判断进行业务的调整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哈里斯公司副总裁、凯歌信息董事长张平已于7月份从哈里斯公司、凯歌信息辞职)。
从以上几个方面来看,本次的凯歌信息裁员应该算是正常的公司业务调整,并非突发性事件。

启示

从最近几年的国际医疗信息化巨头纷纷退出中国市场不难看出,中国医疗市场具有其特殊情况,而外企很难适应这种市场环境,这也给国内的HIT厂商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如何在国内特殊的市场环境下,通过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服务,在竞争中占据优势,是每个厂商需要长期思考的问题。特别是在目前政府投入主导的区域信息化、基层信息化领域,需要关注此类项目的政策、盈利风险。
为了保证在持续竞争中得优势,需要公司规划好现金牛业务、明星业务的规划,使公司有稳定的利润保证持续的发展。建立稳定的盈利产品市场、产品线,为公司的业务扩展、持续经营构建坚实的基础,避免在发展中的大起大落。








移动医疗产业分析

1 移动医疗需求分析


    移动医疗面临两类截然不同的用户群体:消费者和医生。他们是移动医疗服务或设备的主要使用者。

 1 移动医疗需求分析
总体来说,消费者和医生对移动医疗的需求可以划分为四类:
知识:为医疗决策提供新信息。对于消费者来说,信息包括疾病、药物和治疗方法。对于医生来说,信息可以是新的治疗方法,手术过程和临床指导。
沟通:为消费者与医生建立对话或信息发布的平台。一方面,它可以帮助消费者预约门诊,联系专家,并与医生交流新进展。另一方面,它可以协助医生检查患者病况,回答一般性的咨询问题,并分享医学教育信息。
交易:为完成某项医疗服务进行的信息交换。移动医疗可以为消费者提供远程服务,如,远程监控心电活动状况,续接医生处方等。对医生而言,移动医疗可以辅助其提供各式医疗服务,例如复查B超图像,提供诊断结论等。而这些付费服务以前只能在医院或诊所提供。
集成:将信息、服务和利益相关者统一在一个解决方案下。移动医疗可以为消费者整合所有历史和实时更新的数据,将消费者或其关心的人在某地治疗的所有医疗服务记录和诊断信息归集在一起。同时,移动医疗可以辅助医生将日常信息及各项活动整合在一起。
经济学人智库2012的分析报告显示,消费者期待着移动医疗能帮助他们进行医疗决策,并有效地改善当前的医疗环境。消费者渴望获取充分的知识,使自己能够参与到医疗决策之中,甚至主导医疗决策的制定。目前有很多平台确实提供疾病、疗法和药品等方面的知识,但很少会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进行设计。消费者期望的知识平台是权威的,公正的,且容易掌握。现在只有17%的受访消费者通过移动医疗的平台了解信息,46%的受访消费者希望将来使用移动医疗来获取新知识。同时,这些消费者也表示愿意为移动医疗平台提供的知识付费。
医生期望移动医疗能同时改善医院内部的沟通以及医生与患者的沟通,且更侧重于前者。44%的受访医生认为移动医疗能改进医院内部流程并使各部门之间交流和衔接更加顺畅,33%的受访医生认为移动医疗可以减少行政管理时间。针对患者方面,医生的首要目标是为现有患者提高治疗质量,其次是为方便接触到的周边患者提供服务,最后才是在可能的情况下为以前不能覆盖到的患者提供服务。

移动医疗业务分析

移动医疗市场包括广泛的服务和应用程序,他们利用移动通信和设备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和实现健康结果。基于所期望影响的服务和实现特定的卫生成果的应用,以及考虑到提供这些服务需要的专业要求,移动医疗可分为两个不同的重点领域,针对患者的解决方案和医疗卫生系统增强两个方面。前者需要的服务和应用程序是由个人直接使用,通常指患者或者居民。医疗卫生系统加强包括不直接与患者交互,但旨在提高病人医疗服务提供者效率的解决方案。

                     图 2 移动医疗服务框架
针对患者的解决方案通常遵循居民患有某种疾病或者面临患有某种疾病的风险的路径。包括采取措施保持身体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或加重,并寻求医生/医务工作者的帮助,诊断潜在的疾病以及治疗这些疾病。监测生命体征也是一个重要的组件,可以不同的阶段帮助患者,如提高身体素质,诊断基本条件和跟踪患者的康复。因此,从病人的角度来看,大多数的移动健康服务和应用程序可以分为五大类 - 健康,预防,诊断,治疗和监护。在所有这些类别中,患者或消费者是主要的直接交互的服务和应用程序的最终用户。
医疗卫生系统增强包括旨在提高病人医疗服务提供者效率的移动健康服务、应用程序。

移动医疗产业链分析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的20多年中,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果。随着信息技术得以在医疗行业到深入应用,领域将逐步进入移动互联时代。而随着3G时代的到来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手机及时获得高质量的健康信息服务。移动医疗将成为未来五年医疗信息产业一个新的增长点。

 3 移动医疗产业链
近年来 ,中国三大网络运营商都看好移动医疗这一产业,纷纷开始应用与布局,带动了移医疗在中国行业内的应用发展。围绕移动医疗的产业生态系统较庞大,对于移动运营商、医疗设备制造芯片企业应用开发等产业链各个环节来说,移动医疗是一个潜力极大的市场 。
    移动运营商为医疗机构提供基于短信、3G\4G的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改善医疗机构运营效率的解决方案。
医疗器械生产商制造了具有移动通信功能的家用医疗设备或芯片、传感器,其中有的设备可以向中心平台发送信息以供监护。
医疗机构采用了移动医疗解决方案,提高医疗机构的运行效率,改善患者的就诊体验,同时突破医疗服务的时空限制。
医院IT方案提供商提供了基于移动通信的解决方案来扩大他们为医院和消费者提供的现有产品组合。
医疗信息公司通过移动通信平台提供基于消费者或医生方面的相关信息。这些公司正通过智能手机应用软件或手机网络来扩展他们的信息服务。
移动医疗不仅会带来丰厚的利润,备受医疗行业关注的还在于其高端、便捷的技术以及惊人功效:例如如果智能手机与高速移动网络相结合,就可以用来实现非侵入方式的健康状态检测,如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另外,随着生物传感器的进一步发展,如远程监测患者心脏病发作风险,持续时间更长、更加可靠的心电图(EKG)传感器,也将以最低成本进一步改善医疗质量和获得医疗服务的能力。
在通信产业链方面,2011年医疗应用下载约4400万次。而据ABI Research预计“移动医疗” 应用的全球下载量的增长将两倍于营收的增长,到2016年时,全球范围每年的应用下载量会超过10亿次。
2012年初,GSM协会(GSMA)预测,2017年,移动医疗市场的发展将带来超过230亿美元的收入。其中,全球移动医疗服务应用将为移动运营商带来115亿美元的收入,移动医疗产业链中的医疗设备厂商、内容与应用提供商及医疗保健服务提供商将分别获得66亿美元、26亿美元和24亿美元的收入,而亚太区域的规模将有68亿美元。

4 国内移动医疗产业现状

移动医疗使用移动通信网络来加强医疗卫生保健,覆盖基础护理、公共卫生、急救护理、慢性疾病管理、自助医疗服务,能大大提升医疗卫生系统运行效率,在全球已广泛应用,发展空间巨大。由于医疗卫生既关系着国民健康也关系到国民经济,不少国家已将移动医疗打造成全力发展的战略级“跨界”产业,以改变传统医疗行业发展模式。
移动医疗也为我国医疗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潜力,在改善医疗环境、医护质量及紧急救护和健康监护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如今,我国医疗信息化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移动医疗的各项基础条件已经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认为,移动医疗将引领医疗模式“颠覆式的变革”,使之向更为个性化、以病人为导向的模式转变。以医改为核心的政策推动和以移动终端设备大普及为背景的市场环境,将助力中国成为移动医疗创新的肥沃土壤。
信息通信技术快速向医疗领域延伸,尤其是移动宽带、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的兴起与发展,推动了移动医疗市场高速发展。移动医疗的普及将大大提升医疗服务现代化水平、促进医疗信息在相关主体间共享互通、缓解医疗资源紧缺的压力、降低医疗成本,实现医疗服务的无线化、便捷化、个性化、共享化、智能化和感知化。无线查房、移动护理、药品管理和分发、条码病人标志带的应用、网络呼叫等已成为最先进入中国医院的移动医疗应用。
无线查房无疑是当今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移动医疗应用。医院的移动医疗平台依托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条码、Wi-FiRFID等信息化技术辅助临床医疗。医院大楼内设有Wi-Fi,医生查房时手持平板电脑,通过医生个人账号登录后,自己所管理的住院病人信息一目了然。医生可在平板电脑上清楚地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入院后所有化验、影像检查,以更好地回应患者咨询。而患者最关心的费用问题,平板电脑也能精确显示每一笔细账的使用情况。还可以用平板电脑的摄像功能记录患者伤口等情况,通过图像查看恢复情况,不像以前只能凭借记忆。医生、护士可以非常自由地随处采集数据、随处记录,不再局限于办公室了。打针、服药、体温、医嘱等具体信息都同步更新与显示。之前做过的检查报告、影像资料都在病人名下,一点即开,再不用像以前那样来回折腾找资料。
医疗卫生是一个信息和流程都高度复杂的行业,医务工作者则是信息流的中心。移动互联网让信息随时随地随手可得,也必定改变医务工作者的工作方式。智能手机将发挥如显微镜、听诊器一般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在医疗过程中使用各种新技术,在“移动”中工作。越来越多的医院在装备医院信息系统(HIS)。随着HISPad版和手机版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医院里,HIS会越来越“移动”。借助移动医疗,医务工作者不仅可以提升内部沟通效率,而且能促进医患互动,为病人提供更便利的服务,甚至为原来无法服务到的病人提供服务。
移动医疗的使用并非仅限于医疗,对于个体健康监控也很有用。新的移动医疗终端设备及应用程序等不断推出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试用、推广和认同。通过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医患双方可以查看电子病历及医学数字影像、监测各项生理健康指标、查询药物、查看自救程序及其他医疗信息在线数据库……将移动超声探头插入智能手机可以实现手持式超声显像。使用物联网(M2M)技术可以实现多种移动监测系统,如跌倒探测器、电子床单、癫痫报警和GPS定位、湿度传感器等。这些设备一旦被触发即刻便会报警,以文字形式发送给医院。

移动医疗还将改变过去人们只能亲自前往专业医疗机构获得医生处方或者建议的局面。无论在家里还是在路上,人们都能随时听取医生建议,获取各种与健康相关的资讯。医疗服务因为移动通信技术的加入,不仅将节省患者挂号、排队等候乃至搭乘交通工具的时间和成本,而且会更高效地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减少病痛。





–EOF–
by ShawnShi
转载须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版权声明.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移动医疗项目市场前景


     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千家万户幸福,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健康作为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改善居民的健康状况是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标志。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和国际化的加速推进,我国城乡居民对卫生服务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面临人口老龄化以及疾病谱、生态环境变化的挑战,都需要加快卫生发展模式转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其核心概念是维护健康和促进健康。

健康产业因其关注民生、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以及与其他行业关联度高,渗透性强,兼容性大,产业自身科技含量和服务含量高和产业运行相对平稳等特征,被称为21 世纪的“朝阳产业”。我国健康管理需求巨大,但整体来看健康管理服务产业目前还处在初始阶段,主要还停留在单一服务层面。健康服务市场还未形成一个以人的“个性化健康需求”为目标,系统、完整、全程、连续、终身解决个人健康问题的服务体系。

3.1目标市场分析

大数据分析平台的数据来源于健康档案、临床电子病历等一线业务发生机构,通过大数据分析平台,产生新的应用和服务,这些新的应用和服务,又供一线的业务发生机构、政府部门等使用。

3.2产品市场预测

随着信息技术得以在医疗行业到深入应用,领域将逐步进入移动互联时代。而随着4G时代的到来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手机及时获得高质量的健康信息服务。移动医疗将成为未来五年医疗信息产业一个新的增长点。
新医改明确要求加快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设以及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医疗信息化费用占全国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逐年增加,预计十二五期间医疗信息化的市场规模约为800 亿,2010-2013 年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1%。其中用于医疗信息化的投入约在500 亿左右,用于公共区域卫生信息化的投入在300 亿左右。2011年,中央政府在县级医院能力建设中投入了大约50亿元用于支持信息化建设,而后续几年总计计划投入200亿元,用于电子病历、数字化医院、公共卫生、区域医疗等系统的建设。其中与居民健康管理相关的数字化医院、区域医疗等市场才刚刚起步,预计未来几年,城市级的区域解决方案在未来几年将保持高速增长,2011年市场规模达到4.3亿元,较上一年增长36.4%20112016年的复合年增长率达到28.4%。移动开发平台在局面健康管理的应用前景广阔。
GSM 协会移动医疗执行总监Jeanine Vos 表示:“到2017 年,移动技术将遍及世界各地,成为医疗保健服务行业的主要推动力。发达国家需要降低整体医疗保健成本,而发展中国家则希望为所需社区提供生命拯救服务,鉴于这点,移动技术能够超出医院或医生的能力范围提供高效、可升级和费用较低的医疗保健服务。”
2012年初,GSM协会(GSMA)预测,2017年,移动医疗市场的发展将带来超过230亿美元的收入。其中,全球移动医疗服务应用将为移动运营商带来115亿美元的收入,移动医疗产业链中的医疗设备厂商、内容与应用提供商及医疗保健服务提供商将分别获得66亿美元、26亿美元和24亿美元的收入,而亚太区域的规模将有70亿美元。这一总数的55%将用于医疗检测设备和服务方面,24%将直接用于诊断服务。
就国家而言,美国移动医疗市场到2017 年的营收将为59 亿美元,占全球市场总收入的四分之一,而中国和日本移动医疗市场的营收则分别为25 亿美元和14 亿美元。

3.3竞争对手分析

1) 东软熙康

2011715日,东软集团董事会宣布,2年内投资不超过2亿元,以加快东软在健康管理服务领域的业务发展,建立“熙康”的公司机构和全球品牌。公告称:熙康的目标是打造一个开放的健康管理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将医疗机构、健康管理机构、卫生管理机构、保险机构、电信运营商、广电运营商、房地产开发商、医药厂商等有机组合起来,合作策划不同的商业模式和营销策略。
熙康公司未来的发展目标是成为世界领先的个人健康管理公司,为个人提供全面的健康管理服务。
熙康通过专业的远程监护设备,依托优势医院知名医疗专家与专业健康顾问团队,为个人、家庭和百姓提供多层次、多维度、一体化的健康管理服务,包括个性化健康检查、专属健康档案、慢性病健康促进、健康维护方案到家庭健康远程监护、专属健康顾问、医疗专家和全程绿色就医等,把专业的健康管理与健康服务带进家庭。
熙康在沈阳、鞍山、宁波、唐山、海南省等地均已投入实际应用。海南澄迈县投资了1200多万元,初步建成了覆盖176家村卫生室、20家乡镇卫生院、3家县级医疗机构以及卫生局的一体化医疗健康信息化网络。201010月东软与唐山市合作推出的“健康城市”计划,项目总金额约为2亿元。

2) 四维医学科技

中国有2.3亿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政府的目标是通过社区医院和诊所为大多数人提供医疗护理,以节省大型医院的医疗资源给最需要的人。但是,社区诊所的全科医生通常缺乏辨别心血管疾病细微差别的专业知识。有时,这些细微信号可以决定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死。在社区诊所设立一个专职的心脏科医生往往非常昂贵且因病源少而很难维持。政府能否在社区医院成功管理心血管等慢性疾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向心血管疾病患者证明社区医院的资质和信誉。
四维医学科技,一个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和一组通讯及医疗器械的技术专家联合设立的合资公司,用移动医疗解决了上述问题。它为小医院和社区诊所提供24小时及时远程心电图诊断服务。它采用嵌入移动通讯模块的心电图设备,在社区诊所收集患者的心电图数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心脏病科医生一周7天,一天24小时在岗。他们在接到心电图数据的10分钟内审阅数据并发回诊断报告。报告的主要结论将通过短信自动发送到在场的全科医生的手机上。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拥有六个综合性的三甲医院,来自这个国内领先医学院的心脏病科医生的诊断无疑为在社区诊所就医的心血管病患者提供了资质和信誉的保障。四维医学科技为社区诊所提供的长期服务合同价格仅相当于雇佣一个全职心脏病科医师成本的30%
四维医学科技现在为上海170家医疗机构提供服务,覆盖约四分之一的2,000万上海居民。此外,它也把服务拓展到其他地区,签约的客户远至新疆。这一类服务市场前景相当广阔,全国32,000家社区诊所和37,000家乡镇卫生院都有有可能是这类服务的使用者,并以此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覆盖率。

3) 万年康

深圳万年康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是在国家高度关注民生,进行新医改政策的推动下,物联网“数字城市.智慧地球”新概念背景下应运而生。由上海汉谱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与多所高校共同组建的高新科技企业。团队由海内外高端人才组成,来自互联网、物联网、医疗保健、金融、企业管理等不同行业。核心技术人员为国际医疗专家、I T技术顶尖人才、核心管理人员拥有1 0年以上创业及管理运营经验。公司专业从事数字医疗健康管理软件与硬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及客户服务。主要产品有:计步器、能量监测仪、云端G P S血压计、云端健康鼠标、云健康手表手机、多功能健康检测仪(家庭版)、多功能健康检测仪(会所版)、云端多功能体检机、云端心电心率、云端心血管等多种核心产品。产品主要出口远销到欧州、北美、澳洲、新西兰、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公司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专利。产品和品牌已在国际市场上得到客户的认可和信赖,市场占有率节节攀升。
在国家“感知中国”及“十二五” 的号召下,“物联网”的发展趋势日益加强,推广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医疗健康物联网市场逐渐成熟的背景下、在传统“医疗健康产品”的基本功能上,万年康经过多年的产品研发和经验积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技术、整合了预防医学、临床医学、运动学、营养学、互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空间信息技术、自动化等技术”对医疗健康行业进行了一次改革、成功创新研发出全球首套“云健康管理服务平台”。引领物联网应用与数字健康管理领域的新潮流。业界领先的“云健康管理服务平台”的服务有“健康档案、健康评估、健康报告、保健提醒、位置服务、健康咨询”等。其中“健康评估”特有的“健康状态的万年康指数、显示生命状态的万年康曲线”服务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认可。公司还打造出企业官网、个人管理平台(A n d r o i d系统)、商家管理平台(w i n d o w s系统)、健康购物商城(消费引导型)、智能商圈系统(广告联盟系统)、医疗健康物联局域网为一体的综合网络服务平台,为消费者开启“智慧健康生活”提供了超值的医疗健康管理物联网基础平台。
公司致力于物联网医疗健康行业,传播“万年康”品牌的“关爱”理念,潜心于医疗健康与物联网产品的研发和不断创新,依托于公司扎实的技术储备和研发技能、借助于公司多年构建的国际营销网络,现已成为“技术领先、服务一流”的国际化医疗健康产品和服务提供商,深受广大群众的尊敬和赞赏的企业品牌。

4) 好络维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好络维医疗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内率先专注于“移动智慧医疗”产品开发、生产、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内物联网医疗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研究的先行者之一。公司成立于2006年,注册资金2000万元,秉承高起点、高技术、高标准的三高战略,以技术、资本、管理、市场为纽带,开创了国内移动智慧医疗领域的新蓝海。
公司在国内知名医院的院士专家指导下,与中国科学院普适研究所长期合作,通过技改及项目研发将物联网络与专业医疗技术、无线远程监测诊疗完美结合,成功地应用于移动医疗信息化及物联网医疗卫生领域。产品通过采集人体多种生理参数,并将数据实时传输至远程中央监测服务平台,由平台自动统计、分析和处理生理参数数据,为专业医疗人员提供各种重要的生理体征信息的诊断辅助。迄今好络维产品在该领域已获得近30项专利及计算机软件著作版权,在该领域走在国内行业前列。
公司积极倡导“上工治未病”、“防病于未然”的健康理念,借助先进有效的技术手段,搭建了医疗机构与患者的桥梁,让优质医疗资源贴近百姓生活,随时随地享受优质医疗服务,一定程度上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实现公司“无病防病,有病防变,为国分忧,为民造福”的美好愿景。
好络维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无线生理参数监测仪系列,可实现动态24小时采集人体的心电、血压、血氧、脉博、呼吸率等生理参数数据,并可将采集的数据进行储存,实现了数据的长期化、动态化、准确化,既可为医生提供大量实时诊断数据进行科学诊断,也可便于医生在早期从大量的数据中及早发现生理上的细微变化,而且,当生理参数出现异常后,可在第一时间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把猝死概率降到最低点,从而实现猝死的早期预防,为猝死的发生树立了一道强大的闸门,真正实现了“上工治未病”。该产品的诞生颠覆了传统的医疗诊断模式,将引起猝死的早期重大疾病的干预进行前置,为百姓的健康树立了一道强大的保障屏障。该产品的问世得到了国家科技部、国家卫生部及中国心电学会等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介,公司因此也承担了人口及健康领域的国家十二五科支撑计划,好络维的无线生理参数监测仪也已成为国家卫生部“流动医疗巡回车”项目必备产品,中国心电学会认为好络维从事的项目推动了心电事业的发展。

在产品进行广泛应用的同时,好络维物联网健康服务平台也同步跟进,该平台不仅可与无线生理参数监测进行紧密结合,不仅释放出产品的诸多优势功能,而且还能给百姓提供更全面的健康服务,实现了24小时一站式服务和高效率服务,开创了“终端监测产品+物联网健康服务平台”医疗新模式,在构建全民健康目标建设方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EOF–
by ShawnShi
转载须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版权声明.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移动医疗项目建设必要性

随着经济增长、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普遍化和生态环境的变化,公众对医药卫生的需求日益增长。目前存在的医疗卫生投入不足,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居民医疗负担过重等问题日益凸显,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更显迫切。在这种背景下,中央政府决定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这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是实现公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
医疗卫生体系改革是目前许多国家推动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提升公众满意度的重点。中国也制定了新一轮医改方案,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目标。中国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应该以体制改革为主要推动力,以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为重要支撑,以提升人民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其中至为关键的管理创新则是建立卓越的医疗服务体系,以优化资源配置,激励提高效率的行为,构建以病人为中心的现代医疗体系,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

2.1健康管理社会价值日益凸显

医疗与健康关系着社会和谐、经济发展与政治稳定,各国政府均着力发展医学科技,以解决重要疾病防治难题,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健康水平的提升成为衡量和评价各国社会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众多国家已经启动健康战略并正在实施。
加大居民健康管理投入,是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最好方式。国家采取切实措施维护人民健康,能够使人民直接而深刻的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感受到祖国和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发挥群众组织和社会组织作用,形成社会管理和服务合力,是实践执政为民,提升政府形象的重要手段。

2.2医疗卫生资源不足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医疗机构数量已经具有相当规模。截至2011年底,医疗机构的总数为954389个。但是,我国人口众多,占世界总人口的22%,而卫生总费用仅占世界卫生总费用的2%,卫生经费投入不足,优质医疗资源严重缺乏是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
但是中国的医疗卫生资源分布很不均等,医疗卫生资源过多集中于城镇的综合性医院,特别是大型的公立医院。《2011年医疗卫生年鉴》数据显示,综合性医院的病床利用率为89.3%,专科医院的病床利用率最高达到87%,远高于乡镇卫生院的病床利用率58.1% 。由于城乡之间医疗服务系统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医疗资源的不必要浪费和医疗资源利用的低效。
较大的城乡和区域差距暴露出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协调不力,促使患者进一步选择到大城市和大医院就诊,形成不合理的就诊流向。与此同时,城市医疗机构超强度的工作压力不仅使医疗服务质量难以保证,也使广大医务人员处于身心疲惫之中。

2.3居民健康需求快速增长

健康是人类自身最普遍、最根本的需求。现阶段我国健康需求的主要特点是起点低、总量大,居民整体健康状况相对较差。随着经济条件、教育程度、科学技术、产业发展等各要素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公众健康需求快速释放,人们越来越重视防病治病,也导致我国医疗资源紧缺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同时,伴随着广大公众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家庭医疗、康复保健、个人健康等产品逐步成为新的市场增长点,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在个人消费支出中所占比例逐步提高,现代健康服务业快速增长。医学科技的目的已不仅仅是解除病痛,更要满足人们健康水平提高和生活质量提升等多层次需求,提供更好的健康服务。

2.4老龄化、慢性病患病率持续上升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推进,城市居民数量越来越多,而城市居民的慢性病患病率显著高于农村居民,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也导致我国慢性病患者的数量逐年增加。政府提出,要实现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将防病工作放在社区、农村、家庭,实现大病不出县。
国家统计局2 0 1 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国总人口为1 3 . 7 0 5亿人,其中6 0岁及以上人口1 . 7 7 6亿人,占全国总人口1 3 . 2 6 %;中华医学会对全国3 3个城市、3 3万人随机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亚健康人数约占全国人口的7 0 %。专家根据中国部分地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推测,目前我国至少有1亿人患有各种精神障碍疾病,大多数人对自己的健康状况不了解;:据统计,我国约有3亿人超重、肥胖,膳食不合理、身体活动不足,造成多种慢性病,慢性病已成为城乡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同时慢性病发病率日益提高,医疗卫生总体费用占GDP 的比重逐年提高。人群中最不健康的1%和患慢性病的19%的人共用了的医疗卫生费用70%,而最健康的80%人口只用了30%的医疗卫生费用。

2.5医疗观念加速转变

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深入,医学模式已经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更加关注人的健康,更加重视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政府也提出,将医疗卫生的重点从“治疗”转向“预防”,实现战略前移,从疾病发生“上游”入手。

同时,群众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一些与健康相关的健康保健、老年护理、健康咨询、健康养生等服务已经由潜在需求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社会需求,卫生工作必须建立与现代医学模式相适应的医学观和医疗服务体系。





–EOF–
by ShawnShi
转载须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版权声明.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移动医疗项目建设意义

1.1全球ICT发展演进催生了移动应用时代的到来

从全球ICT发展演进历史来看,大致可划分为四个大的阶段,主要演进路线为:从“硬件为主”演进到“软件与服务”再到“融合创新”。
第一个阶段在上世纪60-70年代,是以硬件为主的发展阶段,主要以IBMHPEMC等国际厂商为代表。
到上世纪80年代进入PC时代,逐渐由以硬件为主向软件与服务演进,主要代表厂商有以英特尔、戴尔和微软为代表的个人电脑和桌面软件厂商。
到上世纪90年代,随着PC的普及和网络的发展,逐渐进入桌面互联网时代,并进一步向融合创新的方向发展。其中代表厂商有GoogleYahoo等。
大约到2010年以后,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和移动终端的普及,融合创新进一步发展,目前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代表厂商有苹果、Facebook、亚马逊,国内有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
2012年,81%的医生将拥有一部智能手机。根据IDC的数据,2013年中国互联网用户数将达到6.11亿,同时,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达到4.61亿,这标志着移动终端将超过PC成为用户访问互联网时使用最多的终端。
预计到2014年的时候,全球移动应用软件的全年下载总量将由今年的109亿个次增至769亿个次,全球移动应用软件销售总额将增至350亿美元。

1.2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为国内移动应用发展提供了机遇

2012530日,国务院讨论通过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战略新兴产业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下一个支柱产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为移动医疗的发展进一步夯实基础,并创造了机遇。

1.3新形势下国家关注民生的政策精神使移动医疗获得实质发展

1)国家政策分析

在《“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指出,在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发展数字医疗系统、远程医疗系统和家庭监测、社区护理、个人健康维护相关产品等。同时开展信息惠民工程,推进远程医疗,推广医疗信息管理和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管理系统。
在《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中指出,针对数字医疗健康领域,开展新农村与城市跨域协同医疗服务、老年人医疗健康服务、基于健康档案的居民健康管理公共服务、面向医疗健康的政府监管综合服务等技术研发与平台建设。针对公众卫生和全民健康领域,选择典型医疗单位开展电子病历、医疗信息集成、临床诊疗支持、个人健康信息管理等医疗信息化示范。
《电子商务“十二五”规划》部署的移动医疗项目涵盖了远程医疗、社区卫生、农村卫 生信息化领域的多个试点示范工程,在工信部发布的《物联网“十二五”规划》中,智能医疗是九大重点之一,同样离不开移动医疗。同时,正在实施的国家重大专 项“区域协同医疗服务示范工程”同样离不开移动医疗的支撑。
十八大会议精神强调要“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基于该精神,国家在生物及医疗卫生、地理地质、交通、能源、气象、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拥有海量复杂异构数据的领域进行重点支持和产业链引导。这使得移动医疗的应用进一步深入国家基础产业和百姓日常生活。这将使移动医疗产业的发展进一步落到实处。

2)医疗行业政策分析

国务院印发的《“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中,“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被作为其中的一项,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医疗保障、药品监管和综合管理等应用系统信息互联互通将是重点发展项目。
在《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指出,开展健康测量及健康管理技术研究。重点发展健康数据采集、个体健康评估、急重和慢性病人监测等技术,开展中国人群健康指标和常用检验指标、整体多维度健康测评、低负荷/动态连续人体参数测量及健康状态辨识与调控技术等研究;加快构建基于个人健康档案的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基于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全民健康数据管理系统和个人健康服务平台。
在《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指出,需要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向群众提供连续的预防、保健、医疗、康复等系列服务,方便居民参与个人健康管理。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以省为单位建立涵盖基本药物供应使用、居民健康管理、基本医疗服务、绩效考核等功能的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

1.4移动医疗产业分析

1)移动医疗业务分析


移动医疗市场包括广泛的服务和应用程序,他们利用移动通信和设备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和实现健康结果。基于所期望影响的服务和实现特定的卫生成果的应用,以及考虑到提供这些服务需要的专业要求,移动医疗可分为两个不同的重点领域,针对患者的解决方案和医疗卫生系统增强两个方面。前者需要的服务和应用程序是由个人直接使用,通常指患者或者居民。医疗卫生系统加强包括不直接与患者交互,但旨在提高病人医疗服务提供者效率的解决方案。

3:移动医疗服务框架示意图
针对患者的解决方案通常遵循居民患有某种疾病或者面临患有某种疾病的风险的路径。包括采取措施保持身体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或加重,并寻求医生/医务工作者的帮助,诊断潜在的疾病以及治疗这些疾病。监测生命体征也是一个重要的组件,可以不同的阶段帮助患者,如提高身体素质,诊断基本条件和跟踪患者的康复。因此,从病人的角度来看,大多数的移动健康服务和应用程序可以分为五大类 - 健康,预防,诊断,治疗和监护。在所有这些类别中,患者或消费者是主要的直接交互的服务和应用程序的最终用户。
医疗卫生系统增强包括旨在提高病人医疗服务提供者效率的移动健康服务、应用程序。

2)国内移动医疗产业现状

移动医疗使用移动通信网络来加强医疗卫生保健,覆盖基础护理、公共卫生、急救护理、慢性疾病管理、自助医疗服务,能大大提升医疗卫生系统运行效率,在全球已广泛应用,发展空间巨大。由于医疗卫生既关系着国民健康也关系到国民经济,不少国家已将移动医疗打造成全力发展的战略级“跨界”产业,以改变传统医疗行业发展模式。
移动医疗也为我国医疗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潜力,在改善医疗环境、医护质量及紧急救护和健康监护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如今,我国医疗信息化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移动医疗的各项基础条件已经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认为,移动医疗将引领医疗模式“颠覆式的变革”,使之向更为个性化、以病人为导向的模式转变。以医改为核心的政策推动和以移动终端设备大普及为背景的市场环境,将助力中国成为移动医疗创新的肥沃土壤。

信息通信技术快速向医疗领域延伸,尤其是移动宽带、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的兴起与发展,推动了移动医疗市场高速发展。移动医疗的普及将大大提升医疗服务现代化水平、促进医疗信息在相关主体间共享互通、缓解医疗资源紧缺的压力、降低医疗成本,实现医疗服务的无线化、便捷化、个性化、共享化、智能化和感知化。





–EOF–
by ShawnShi
转载须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版权声明.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